貓咪不排便兩三天、在砂盆久蹲不出、排出乾硬小顆便便,這些都是貓咪便秘的典型症狀。便秘不只是生活不適,更可能引發 巨結腸症(Megacolon)、食慾不振與慢性腸道問題。
根據《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》2022 年的研究指出,約 30% 的貓咪在一生中至少出現過一次便秘,而其中有 10~15% 發展為慢性便秘或巨結腸症【1】。本篇將解析造成便秘的原因、改善方式與日常照護建議,幫助飼主及早介入、有效處理。
貓咪便秘的常見症狀有哪些?
超過 2 天未排便
在貓砂盆裡反覆蹲卻無排便成果
排出乾硬、顆粒狀便便
排便時發出哀鳴、掙扎或過久
食慾下降、嗜睡、舔肛門頻繁
腹部腫脹或觸壓疼痛感
📌 提示: 幼貓與老貓便秘風險更高,尤其老貓若合併關節炎、脫水或甲狀腺問題,更需提高警覺。
造成貓咪便秘的6大原因
1. 缺乏水分攝取
多數貓咪不愛喝水,導致腸道水分不足,使糞便乾硬、排出困難。
根據 WSAVA(全球小動物獸醫協會)建議,貓咪每日應攝取 50~70 ml/kg 體重的水分,但多數室內貓未達標【2】。
2. 纖維攝取不足
缺乏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纖維,腸道蠕動減緩,糞便滯留時間過長造成硬化。
3. 運動量過少
特別是室內貓、老貓,運動不足會減緩消化道活動,影響排便效率。
4. 飲食過於乾燥或高脂高蛋白
長期僅吃乾飼料或少水飲食,容易導致糞便體積小、水分少、乾硬難排。
5. 疾病因素或疼痛
關節炎(排便姿勢困難)
腸道阻塞(異物、毛球)
甲狀腺機能低下、神經功能障礙
6. 壓力或排便習慣改變
搬家、更換貓砂盆位置、家中新增動物等壓力源,可能造成排便抑制。
貓咪便秘怎麼辦?6大改善方式
✅ 方法一:增加水分攝取
餵食濕飼料或罐頭(含水量 70~80%)
多設立流動水源(自動飲水機)
在水中加入少量柴魚水或肉湯增加誘飲性
📚【研究佐證】Hall et al., 2017,指出轉換濕食可顯著提升每日總水攝取與糞便含水量【3】。
✅ 方法二:適量補充纖維
可添加南瓜泥(天然可溶纖維)或獸醫專用高纖飼料
使用含「益生元纖維」配方(如FOS、MOS、菊糖)
若長期便秘,考慮獸醫推薦的纖維保健品
✅ 方法三:提升運動量
每天 15 分鐘以上互動遊戲(逗貓棒、滾球)
使用跳台、攀爬架、食物迷宮等刺激活動
多貓家庭建議建立運動空間區隔
✅ 方法四:調整飲食組合
增加濕食比例(乾:濕=1:1 或更高)
避免過量高脂肪、高蛋白乾糧
若有反覆便秘史,考慮腸胃道專用處方飼料(如 Hill’s i/d)
✅ 方法五:使用天然潤腸食材
南瓜泥(每公斤體重 1~2g)
酪梨油、亞麻仁油少量添加(建議經獸醫諮詢)
小心避免過量造成腹瀉
✅ 方法六:獸醫介入(中重度便秘)
使用瀉劑(如 Lactulose 乳果糖)或灌腸處理
進行腹部觸診或 X 光檢查(排除巨結腸或阻塞)
慢性便秘可評估是否需使用促進腸蠕動藥物(如 cisapride)
📚【文獻補充】Quimby, J.M. (2020). Management of constipation and megacolon in cats. JAVMA。
貓咪便秘 Q&A 常見疑問解答
超過48小時未排便即屬輕度便秘,若伴隨食慾下降、蹲廁失敗、明顯腹脹,應立即就醫。
不建議。家用灌腸劑(尤其含甘油)對貓有毒性,錯誤使用可能引起直腸破裂或中毒,應交由獸醫操作。
除飲食與水分調整外,應定期健檢,評估是否有關節炎、腸道蠕動變慢或其他慢性病共病狀況。
日常保養建議:預防勝於治療
✅ 餵食搭配濕食與高纖配方飼料
✅ 每天觀察砂盆是否有正常糞便
✅ 鼓勵運動、增加跳台與互動遊戲
✅ 每半年健檢一次,追蹤腸胃與腎臟功能
✅ 若有慢性便秘史,可持續補充益生菌+天然纖維組合
貓咪便秘雖是常見問題,但只要早期發現、正確處理,大多數都能有效改善,避免惡化為巨結腸或慢性消化問題。飲食、飲水、運動與腸道菌叢的管理是每日的保養關鍵。若你正在尋找幫助貓咪改善排便的保健品、高纖飼料或日常照顧指南,歡迎參考我們的推薦清單,讓毛孩輕鬆解便,活力每一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