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飼主越來越重視貓咪的飲食健康,但面對市面上數百種飼料品牌與配方,到底貓咪吃什麼飼料才「好」?是高蛋白無穀飼料?還是主打保健機能的機能型飼料?本篇將結合獸醫營養文獻、臨床建議與挑選原則,幫你找到適合貓主子的健康飲食選擇。
貓咪是絕對肉食性動物(obligate carnivores),意即牠們的代謝系統完全依賴動物性蛋白質。
根據《NRC貓犬營養需求報告》(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, 2006)與 AAFCO 指南,貓咪的主要營養重點包括:
✅ 高蛋白需求(蛋白質應佔飼料熱量 30% 以上)
✅ 牛磺酸(Taurine):合成能力低,必須從食物補充
✅ 維生素 A、D、B12:無法從植物中合成,需動物性來源
✅ 脂肪酸(ARA、DHA):有助皮膚、眼睛與神經健康
✅ 鉀、鈣、磷、鎂平衡:避免泌尿道疾病與骨骼問題
📚【文獻來源】NRC,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ogs and Cats, 2006;AAFCO Nutrient Profiles for Cats, 2023。
市售飼料類型解析:怎麼選最適合?
✅ 優點:保存方便、價格相對實惠、可增加咀嚼力與牙齒清潔
❗ 缺點:水分低(僅約 10%),需額外補水,對腎臟不佳貓咪需注意
適合: 成貓、活動量大、無腎臟疾病風險者
✅ 優點:含水量高(70~80%)、嗜口性佳,有助預防泌尿道問題
❗ 缺點:價格較高,開封後需冷藏
適合: 水分攝取不足、老貓、泌尿道敏感貓咪
✅ 優點:營養新鮮、模擬自然食性
❗ 缺點:易滋生細菌,需控制保存與製程風險
建議: 需遵照獸醫指導、確保營養均衡,避免「全肉無鈣磷」失衡
📚【文獻補充】AFSCAN (2021) 指出,家用自製食譜約 80% 存在營養不均現象。
6大挑選優質飼料的關鍵原則
第一順位應為 動物蛋白(如雞肉、鮭魚、火雞等),避免使用「動物副產品」或「肉粉」作為主要成分。
成貓建議蛋白質含量 >30%,幼貓與活躍貓建議 35~45%。
📌 提示:粗蛋白含量不等於生物可利用率,仍需看蛋白質來源。
避免人工色素、防腐劑(如 BHA、BHT)、高糖高鈉等調味成分。
確認有補充牛磺酸、ARA、DHA、EPA等對貓咪健康重要的微量營養素。
選擇有通過 AAFCO、SNQ、SGS、ISO22000 等驗證的品牌,保障品質與配方科學。
幼貓:高熱量、高蛋白、強化免疫配方
成貓:營養均衡、維持體重
老貓:腎臟保健、低磷低鈉設計
特殊需求:如泌尿道、腸胃敏感、過敏配方
可以。建議「乾+濕」混搭,滿足水分與營養需求。但應避免同時餵不同品牌主食,避免礦物質過量疊加。
一般建議 7 歲以上轉換為熟齡配方,但更依個體健康狀況調整。
出現 腹瀉、嘔吐、搔癢、掉毛明顯增加、排便臭味異常等症狀,可能與食物不耐或成分不適有關。
✅ 飲食固定時間+定量餵食,避免暴食或挑嘴
✅ 每月量體重觀察是否過胖/過瘦
✅ 若搭配保健品(魚油、益生菌),需避開腎臟負擔高的品項
✅ 每半年一次血液檢查,觀察營養吸收與腎肝功能
✅ 每次換飼料請採「混料換食」原則,7~10天漸進混合
選擇好飼料是照顧貓咪健康的第一步,但真正的關鍵在於日常觀察與穩定照顧。每隻貓咪都有獨特的需求與體質,定期調整飲食策略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,才能讓牠從內到外都健康有活力。如果你正在尋找營養均衡、高品質且適合貓咪體質的飼料,歡迎參考我們的品牌推薦與照護指南,讓毛孩吃得對、長得好!